夏风晚

【瑜/肃】阴晴不定(一)

瓜文:

    那是个阴天。


    一队士兵突然出现在鲁肃家附近,带队的人看上去非常年轻,刚成年的样子。


    鲁家是当地富户,光这季新收的粮就有两囷,没来得及存好,摆在院子里。


    乱世,士兵,富户。该发生什么好呢?


    领头年轻人开口了,说是需要求些粮食应急。鲁肃打量着他,觉着他像体面人家的公子,领着的却是一群哼着粗气的士兵。


    领队温和,士兵们莽撞。


    领队恳切,士兵们冷漠。


    领队可亲,士兵们严肃。


    领队只有一个,士兵数量上千。


    看着眼前的情况,鲁肃手指向院子里的两囷米,随意一笔画,示意可拿走一囷,大约三千石。


    领队十分惊讶,和鲁肃攀谈起来。


    二人相谈甚欢,推心置腹,一见如故。


    鲁肃和周瑜的友情,就这么开始了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为何要给如此多的粮?


    对温文尔雅的领队的好感?对不怒自威的士兵的屈服?


    除了天以外,或许只有鲁肃知道答案,也可能……


    


    (十几年后)


    目前鲁肃正在开会,他状态很不好,晕乎乎的。


    人到中年,下午干活容易犯困,加上午宴上还小酌了两杯,更加迷糊了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刚才的宴会,宴请的是刘备。他初来京口,为接待他,这几日的交际活动应接不暇。作为孙权最重要的参谋,如此多的活动,鲁肃一场也不能落下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如果是常规会议,困倒不打紧。相互随意交流下就应付过去了,还能保养下同僚之间的感情,其乐融融。


    然而,意料之外的东西出现了。


    送来意外“惊喜”的人是周瑜,他本人不在现场,送来的是一封信。


    在信中,他要求把刘备抓起来。


    这不是周瑜的原话,但鲁肃提取了精要后,就是这意思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刘备可是众星捧月的来宾。


    他与江东的结缘,始于一年半前曹操南下,两家结盟作战,大获成功,收取了荆州的大部分城池。几日前,孙权更是宣布,要将亲妹嫁与他。


    为纪念交好,刘备特意从荆州千里迢迢来到江东,带着盟友和亲戚的两顶帽子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,周瑜身不能至就算了,道贺的书信也没寄。更过分的是,他就这么提出一个无礼粗鲁,让人难以捉摸的要求,如此突然,如此的不合时宜。


    在发作之前,鲁肃佯装镇定,他在等,等周瑜的理由。


    在鲁肃的认识里,周瑜还算得上沉着冷静。


    但听完孙权转述周瑜的理由后,鲁肃的认识,发生了动摇。


    非池中物,难以对付。 


    周瑜的理由,比蛮横无礼的要求多了一份无理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鲁肃上一次听到类似荒唐的话,还是十多年前。张昭因为不喜欢自己的言行方式,断言其难堪重用。


    如今周瑜比当年张昭还要过分。虽然不情愿承认,但自己礼仪不周是客观事实。而周瑜对刘备的评价,完全出于主观好恶。


    受过攻击后,对相似的套路敏感。回想起当时的滋味,心里不好受。


    更糟的是,那个曾经在身边安慰自己的人,正是周瑜。


    心仿佛被石头压住,讲不出悲喜,只觉得沉重。




    午睡的困意,隐隐作祟的酒劲,夹带周瑜送来的惊愕。鲁肃强打精神,迫使自己镇静。


    第一个上去驳斥周瑜的人会是谁?


    会场里寂静,好像是无声的抗议。    


    暂时还没有足够的精力演讲,鲁肃只能故作镇定,等待同僚的发言。




    吕范第一个站出来。


    鲁肃望着吕范,紧握双手,期待掷地有声的发言,期待一场不谋而合。


    吕范沉稳大气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:


    支持周瑜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心中绷紧的弦突然被松开,鲁肃的心情,在吕范出人意料的挑拨下,变得恍恍惚惚。


    强压的镇静崩溃,困倦与醉意猛扑上来,他已经无法专注。


    吕范接下来的陈词,就像是抑扬顿挫的歌谣,给自己飘飞的思绪伴奏。




    大概是因为心中的焦虑拜周瑜所赐,解铃还须系铃人,浮现在眼前的正是周瑜的样子。


    不是现在令他焦躁不安的那个周瑜,是十年前年轻的样子。




    


    “你把我娘抓起来了?”鲁肃翘起二郎腿,双手叉腰,用一种逗趣的语气,讲着并不好笑的话。


    “我必须离开啊,除了接走令堂,没有更好的办法。”周瑜撇嘴委屈道。




    傍晚光线模糊,鲁肃看着周瑜委屈状的眼,配上水雾模糊,莫名其妙地同情起来。


    好在他很快把视线移到周瑜的下半身:长剑配靴。


    锋利庄重的气场就像狐狸尾巴,暴露真正面目。




    “我要是不同意搬家呢,你肯把我娘还回来?”抖着翘起的二郎腿,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。


    “当然,但求你同我一道去江东接她,我实在抽不开身亲自护送,安全难以保证。”


    “啧啧,我去了江东你再把我逮了,我找谁说理去,江东人吗?”鲁肃不屑地撇开脸。


    “子敬……”周瑜叹气道,也识趣地撇开脸,望向窗外。




    转首看到周瑜的侧脸,衬着月光和烛火,没有半点往日的英气。


    “诶,我真是……气你算计我,又担心你!何必这样!难道对我会跟随你,这么没有信心?!算什么知己,普通朋友都不如!”放下二郎腿,忿忿不平。


    “不是的。”


    “闭嘴吧,要是连你的这点心思我都弄不明白,还有什么资格说了解你?你不是要我随你去江东吗,再胡说八道否定我,只能就此别过了。”


    周瑜看着他,释然又忧郁。




    鲁肃把眼里的小刀子收敛起来:“你不会把眼睛哭肿了吧?眼神一直怪怪的。”


    周瑜突然抽出剑,“唰”地一声吓了鲁肃一跳。


    对着烛光横抬起剑,观察起剑身上双眼的倒影。


    “没有啊,”一边说着,一边左右调整脸对剑的角度。




    鲁肃定了神,不满道:“收回去!这玩意能照出个鬼,你经常哭当然会肿。”


    周瑜小心地插剑回鞘:“损我能让你高兴,你就继续。”


    沉默了一会儿。




    鲁肃终于开口:“最近还好吧……无论是怎样的生离死别,都只能向前看啊。”


    周瑜镇定答道:“嗯!回绝刘子扬的信我帮你准备好了!”


    “诶,你故意的是吧,气我能让你好受点你也继续!”鲁肃又翘起二郎腿来。


    “噗哧……”


    周瑜忍不住笑出声,鲁肃也叉手在胸前忍笑着。




    当脑海里的笑声被吕范的说话声替代时,鲁肃的心神,又回到会议中。


    回味着刚才浮现的记忆,鲁肃自嘲:又是逮,不过是把对象换成了刘备,何必大惊小怪。周公瑾真是不忘初心,十年如一日……


    


    吕范之后,没有人争先发言。按照往常,按资排辈逐个发表意见,张昭为首。


    鲁肃虽说不上厌恶张昭,但总归是不太服气。


    在他看来张昭在某些方面,古板到让他难以忍受,比如发言的方式。


    张昭总能在发言开头扯到大势,相似的话,数年都不会变。


    鲁肃不耐烦的盯着张昭:


    一样的花白胡子,


    一样的发冠,


    一样的服饰,


    一样神情,


    一样语气,


    一样的话。


    坐在和一年半前一样的位置,鲁肃现在目眩神晕的状态,使他分不清,这是建安十五年还是十三年……




    曹公挟天子,曹公拥良将,曹公据荆州,曹公不可挡,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——投曹。张昭啰嗦了半天,只为这两字。


    等张昭讲完,会议室里只有一种回应:沉默。


    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一个意思。此时的沉默至少分为三种。


    第一种是孙权的不甘心,可没有足够的实力反驳,被迫沉默。


    第二种是大部分大臣,此时没有主见,犹豫不决而沉默。


    第三种是鲁肃,在沉默中蓄势。即将发起的反驳,是一场属于他独角戏。




    这是第一次,在众人面前,鲁肃可以公然地,合适地,直接地顶撞张昭。


    鲁肃难抑私人感情,过于激动,记性特别好的他,居然想不起这次“壮举”的细节。大致是反驳张昭,指出曹操挟天子不合法,不得人心,共据荆州等等。


    其实自己的反驳,虽然风头尽出,但并没听上去那么重要。


    这些只是暂时的,引子式开场。像安抚舞台下急躁的观众一般,安抚百官,使他们能镇静的等待,等待主演的回归。


    “周公瑾明日才到,你确信这会是他的态度?”一部分人质疑道。


    鲁肃沉着地应付:“我已说过,曹操的入侵是是意料之中的意外,公瑾和我早已交流过这些。”


    “他就是对的,就能胜利?”质疑声持续。


    “无论能不能取胜,他都最重要的决策将领,”鲁肃看向孙权,见孙权对他轻轻颔首,便继续道:“他才是决策的执行人,我只是把他的意见大致描述,望能缓解诸位的焦虑。定夺和安排还得等到他明日回归。”


    沉默被打破,众人开始小声交流起来,紧张的氛围终于得到缓解。




    “刚才我是转达公瑾的意思,我自己的意见是……”鲁肃的发言并没有停止,会场再次安静下来。


    “是的,如同刚才的反问,我认为他是对的,我相信他能赢!”


    鲁肃的发言以此画上句号。他语气中的那份信任与坚定,至今让人记忆犹新,似乎仍飘荡在这个会场中。


    时光荏苒,近两年过去,在经历完胜利后,所有人,又回到相似的场景中。


    这一次,和当时一样,张昭啰嗦完,鲁肃站了出来。


    会场里所有人都期待着,期待一次熟悉的,煽动人心的支持。


    鲁肃果然拿出了一样的沉着,


    一样的声音,


    一样的语气:


    


    “我反对周公瑾,所有的意见。”




(分歧的背后故事,待续……)




题外话:回忆里周瑜疑似哭是因为…(捋一下时间线(你懂的(圆润跑开)







评论

热度(59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